如果你到北京出差,除了品尝传统的果脯、驴打滚、烤鸭等特色美食外,还有一道绝不能错过的佳肴,那就是六必居的酱菜。这家酱菜店已经经营了500年,依然矗立不衰。除了优质的食材和美味的口感外,这家店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,那就是它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在明朝中期,有一位极具争议的权臣,名叫严嵩。他是明嘉靖朝的权谋高手,从35岁的进士一路高升,到62岁时成为内阁阁老,同时担任太子太师、大学士,再过6年成为内阁首辅。严嵩在政坛上专权达50年之久,权力强大,一手遮天。正是在这个时候,从山西临汾来到京城开店的赵存仁、赵存义、赵存礼等六兄弟决定请这位权臣为他们的副食店写个招牌,打响知名度。
起初,这家店并不叫六必居,而是六心居,寓意着六兄弟一心,其利断金。但是,严嵩自己是一个玩弄权谋的权臣,他认为一家店有六个掌事的,怎么可能真正“一心”呢?因此,六心居的招牌在他眼里显得不太合适。于是,他故意在招牌上加了一笔,改成了六必居,从而创造了500年的金字招牌。六心居成了六必居,六兄弟虽然心中有微词,但面上只能欢欢喜喜地接受,不敢多言,因为严嵩的势力摆在那里。
证券时报•数据宝统计显示,上榜的前五大买卖营业部合计成交1.93亿元,其中,买入成交额为1.08亿元,卖出成交额为8447.70万元,合计净买入2386.12万元。
然而,六兄弟后来发现,六必居这个名字其实挺不错的。众所周知,古代生活少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,而六必居除了茶之外当时都有售,成为一个真正的副食店,不仅卖酱菜,还售卖其他五种百姓必需品。同时,“六必”还有另一种解释,即对这家店的高要求:“黍稻必齐,曲蘖必实,湛之必洁,陶瓷必良,火候必得,水泉必香。”原本六必居还出售酒水,这六个要求分别表示用料必须齐全,下料必须实在,酿造时必须保持干净整洁,所用器皿必须良好,酿造手艺必须精湛,使用的泉水必须清香。即使后来成为专门的酱菜店,六必居依然保持着如此高规格的要求,也难怪成为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店。
这块由严嵩题写的招牌其实并非安稳无忧。在晚清时期,八国联军入侵北京,除了进行抢掠外,义和团还因对卖洋货的店子愤怒,纷纷纵火,六必居也在混乱中受到波及。这时,一位名叫张夺标的伙计明白了招牌对店铺的重要性,迅速将招牌取下,偷偷藏到崇文馆外的临汾会馆,躲过了波及。店主以为金字招牌要泯灭,没想到这位小伙计如此懂事,因此对张夺标提拔有加,六必居也得以继续开业。
然而,虽然躲过了战乱,却无法躲过那个动荡的时代。在建国初期的某一时段,这块招牌被划为“四旧”,被摘下送往北京展览馆,而六必居也失去了原本的名字,成为“红旗酱菜厂”,直到后来才得以复原。
严嵩张夺标招牌权臣酱菜店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